心衰病人出现手肿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常见原因包括体循环淤血、低蛋白血症、肾功能受损、静脉回流障碍及药物副作用等。以下从病理机制角度展开分析:
- 体循环淤血: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血液淤积于外周血管。手部作为肢体末端,静脉回流阻力增加,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形成水肿。
- 低蛋白血症:心衰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或肝淤血,导致血浆白蛋白合成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后,血管内液体更易渗入组织间隙,引发包括手部在内的全身性水肿。
- 肾功能受损:心衰可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导致水钠潴留。同时,肾血流减少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进一步加重液体潴留,表现为手部等依赖静脉回流部位的肿胀。
- 静脉回流障碍: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可能导致手部静脉血栓形成,或局部静脉受压(如腕管综合征),阻碍静脉回流,加剧手部水肿。
- 药物副作用:部分心衰治疗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某些降压药)可能扩张外周血管或影响水盐代谢,间接导致手部水肿。
除上述因素外,患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定期监测体重、尿量及电解质。若手肿持续加重或伴随呼吸困难、夜间憋醒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