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早期宫颈肿瘤的重要微创手段,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视野清晰等优势。其操作流程包含术前评估、麻醉与体位、建立气腹与通道、肿瘤切除、止血与缝合、标本取出及术后处理等关键步骤,需由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团队完成。
一、术前评估与准备
腹腔镜手术前需通过盆腔MRI、CT或超声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浸润深度,排除远处转移。同时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凝血状态及手术耐受性,制定个体化方案。
二、麻醉与体位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头低脚高倾斜15°-30°,便于暴露盆腔。全身麻醉联合气管插管可确保术中呼吸管理,减少并发症风险。
三、建立气腹与操作通道
经脐部穿刺建立气腹(压力12-15mmHg),置入腹腔镜镜头。在下腹部两侧各作1-2个5mm-10mm辅助孔,置入超声刀、分离钳等器械。
四、肿瘤切除与淋巴结清扫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术式:早期可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保留卵巢者需避开输尿管;中晚期需联合化疗或放疗。术中需完整切除肿瘤及周围2cm安全缘,避免残留。
五、止血与缝合
使用双极电凝或超声刀止血,减少出血。阴道残端缝合采用可吸收线分层加固,降低瘘管形成风险。
六、术后处理与随访
术后需监测生命体征,预防感染及深静脉血栓。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辅助放化疗,定期复查HPV、TCT及影像学检查。
宫颈肿瘤的治疗需严格遵循多学科协作原则,腹腔镜手术虽微创,但需根据患者年龄、生育需求及肿瘤分期综合决策。术后需遵医嘱完成全程管理,出现异常症状如发热、腹痛或阴道排液增多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