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降低通常是由直立性低血压、贫血、药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患者患病后需及时就医治疗。

1、直立性低血压:

是指保持一段时间的坐姿或平躺后突然站立,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适当休息后,症状会有所好转,平时在做站立、起床等动作时应注意动作轻缓。

2、贫血:

如果患者经常吃一些营养低的食物,通常会引起身体营养不良,出现贫血,从而会诱发血压低的情况,可以在生活中多吃一些含有蛋白质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会具有降血压的效果,如扩血管药物、利尿药物等,如果长期或过量服用可能会导致血压偏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剂量或者更换药物,之后血压值会逐渐正常。

4、甲状腺功能减退:

当甲状腺功能减弱的时候,人体的代谢也会减弱,从而可能出现低血压、易疲劳、怕冷等症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益康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急性心肌梗死:

通常可能是由过度疲劳、情绪波动较大等原因导致的,患病后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可能有心律失常、血压降低的情况。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卧床休息,并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昔洛韦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血压低患者在平时的生活中,需要注意多休息,每晚保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身体恢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