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血不足的中药主要包括当归、白芍、熟地黄、阿胶及何首乌等。
当归作为补血要药,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对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有良好改善作用。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可促进红细胞生成,增强造血功能。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芍总苷可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肝细胞代谢,对肝血亏虚伴胁痛者尤为适用。
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蒸制而成,性微温,味甘,归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其含有的地黄苷类成分可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提升血红蛋白含量。
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性平味甘,归肺肝肾经,是血肉有情之品,尤擅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临床观察显示,阿胶可改善肝血不足导致的月经量少、闭经等症状。
何首乌分制首乌与生首乌,制首乌性微温,味苦甘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之效。其蒽醌类成分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提升红细胞数量。
肝血不足的治疗需遵循中医辨证原则,结合患者体质特点及病情轻重选择药物。除上述单味药外,临床常配伍川芎、鸡血藤等活血药增强疗效。患者切勿自行购药服用,应前往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治疗方案。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血,同时可适量食用猪肝、菠菜等血肉有情之品辅助调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