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类型是皮肤型过敏性紫癜。这种类型的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常见于下肢及臀部,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除了皮肤型过敏性紫癜外,还有其他类型,现详细阐述如下:
1、关节型过敏性紫癜
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患者还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多发生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
2、腹型过敏性紫癜
此类型由于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患者可出现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如恶心、呕吐、呕血、腹泻及粘液便、便血等。
3、肾型过敏性紫癜
病情最为严重,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偶见水肿、高血压及肾衰竭等表现。肾损害多发生于紫癜出现后1周,亦可延迟出现,多在3-4周内恢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4、混合型过敏性紫癜
即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
在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选用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扑尔敏等,以及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对于有关节肿痛的患者,可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治疗时务必根据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