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因长期卧床、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退化,可能出现胃部衰竭,常见症状包括:呕吐物性状异常、腹胀与肠鸣音减弱、消化道出血、营养吸收障碍及电解质紊乱。以下详细阐述其表现及机制。
- 呕吐物性状异常:胃部衰竭时,胃排空延迟或逆蠕动增强,患者可能频繁呕吐,呕吐物初期为未消化的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咖啡色或鲜红色液体,提示胃黏膜损伤或出血。
- 腹胀与肠鸣音减弱: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滞留,引发腹胀,触诊可感腹部膨隆;同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反映胃肠道蠕动功能受抑。
- 消化道出血:胃黏膜缺血、糜烂或溃疡形成,可表现为呕血、黑便或隐血试验阳性,严重者可能因失血性休克危及生命。
- 营养吸收障碍:胃部衰竭影响消化酶分泌及食物分解,导致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吸收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或体重进行性下降。
- 电解质紊乱:频繁呕吐或营养摄入不足易引发低钾、低钠血症,表现为乏力、肌无力或心律失常,进一步加重器官功能损害。
植物人胃部衰竭需综合评估,除上述症状外,还需关注全身状况,如感染风险增加、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家属应密切观察患者呕吐、腹胀及排便情况,定期监测电解质及营养指标。一旦出现可疑症状,需立即就医,通过胃管引流、营养支持及病因治疗等手段改善预后,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