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悸与怔忡均属中医心悸范畴,指患者自觉心跳异常、心慌不安的病理状态。二者区别在于:惊悸多因外因诱发(如突发声响、情绪波动),症状短暂且可自行缓解;怔忡则以无明确诱因的持续性心悸为特征,常伴随胸闷、气短,病情更重。以下从五个维度解析其病因与机制:

  1. 情志失调长期焦虑、抑郁或突遭惊吓,可通过“心主神明”的生理特性影响心神,导致气机紊乱。现代研究显示,情绪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使心率变异性降低,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2. 体虚劳倦久病体虚、气血不足或过度劳累,可致心失所养。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气血亏虚则脉道不充,现代医学则对应贫血、低血压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发的代偿性心动过速。
  3. 外邪侵袭感受风寒湿邪或温热病后,邪气内陷心包,干扰心脉运行。例如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常以心悸、乏力为首发症状,心电图可见ST-T改变。
  4. 饮食失节过食辛辣、浓茶或咖啡因类饮品,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而长期嗜酒易损伤心肌,引发酒精性心肌病,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心律失常。
  5. 药物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抗抑郁药或减肥药可能通过延长QT间期、影响电解质平衡等机制诱发心悸,需定期监测心电图。

临床处理需结合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如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明确病因。治疗上强调个体化方案,避免自行用药。患者应保持情绪稳定,限制刺激性饮食,定期随访评估心功能。若心悸伴随胸痛、晕厥或持续不缓解,需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危重症。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