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多种中药具有辅助调节血脂的作用,但需明确,中药降血脂需结合个体体质辨证施治,无单一“最佳”药物。临床常用且研究较充分的中药包括山楂、决明子、红曲、荷叶及丹参等五类,其作用机制各有侧重。

山楂含黄酮类及三萜酸成分,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促进脂质代谢发挥调脂作用,尤其适用于肉食积滞兼血脂偏高者。决明子富含蒽醌类物质,具有润肠通便与轻度降脂双重功效,对肝阳上亢型高脂血症合并便秘人群效果显著。红曲中含天然他汀类物质,可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减少内源性胆固醇生成,但需注意其与化学他汀的协同作用风险。荷叶生物碱通过激活AMPK通路促进脂肪分解,对湿热体质伴腹型肥胖者疗效更佳。丹参酮类成分可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间接调节血脂代谢,适用于血瘀型高脂血症合并心血管风险者。

需强调,中药降脂需严格遵循中医辨证原则,例如痰浊内阻型宜用泽泻、茯苓,气滞血瘀型需配伍川芎、桃仁。同时,血脂异常属代谢性疾病,单纯依赖中药可能延误病情。建议定期监测血脂四项,若LDL-C持续≥4.1mmol/L或合并糖尿病、冠心病等高危因素,应及时启动他汀类药物治疗。日常需配合低脂饮食、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及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干预。任何中药使用前均应咨询中医师,避免自行配伍或长期超量服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