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心绞痛属“胸痹”“心痛”范畴,多因气滞血瘀、痰浊阻络、寒凝心脉或气虚血瘀等导致心脉痹阻。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常用中药包括活血化瘀类、理气止痛类、温通心阳类、化痰通络类及益气养阴类,以下为具体分析:

1.活血化瘀类:改善血行,缓解疼痛

血瘀是心绞痛的核心病机之一,活血化瘀类中药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心肌缺血。常用药物如丹参、川芎、三七等,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丹参酮、川芎嗪等成分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但需注意出血倾向者慎用。

2.理气止痛类:疏解气滞,通络止痛

气滞血瘀常互为因果,理气药可疏解肝郁气滞,缓解胸痛。如延胡索、香附等,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但需避免过量使用耗气伤阴。

3.温通心阳类:散寒通脉,振奋阳气

寒凝心脉型心绞痛多见畏寒肢冷、遇寒加重,温通药如桂枝、肉桂可散寒通脉,振奋心阳,但阴虚火旺者禁用。

4.化痰通络类:祛痰浊,通心脉

痰浊阻络型患者常伴胸闷、体胖、舌苔厚腻,半夏、瓜蒌等化痰药可涤痰开窍,改善心脉瘀阻,但需配合健脾药物以杜绝生痰之源。

5.益气养阴类:补心气,养心阴

气虚血瘀或气阴两虚型患者,可见乏力、心悸、口干,黄芪、麦冬等可益气养阴,增强心肌收缩力,但需避免滋腻碍胃。

科学用药,综合治疗

中药治疗需严格辨证,结合患者体质、病因及合并症调整方案。例如,血瘀兼气虚者需活血与益气并用,痰浊重者需配伍健脾药。此外,心绞痛为急危重症,中药仅作为辅助治疗,不可替代西药(如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介入治疗。患者应定期监测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出现胸痛加剧、持续不缓解时需立即就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