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里存在的垃圾毒素中号称心脑血管头号杀手的是什么

血管中存在的垃圾毒素中,号称心脑血管头号杀手的当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产物、血栓素A2、同型半胱氨酸、炎症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物质。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后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血栓素A2具有强烈缩血管和促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诱发急性血栓形成;同型半胱氨酸通过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氧化应激,加速动脉硬化进程;炎症因子如C反应蛋白(CRP)可反映血管炎症程度,与斑块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纤维蛋白原增高会升高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这些物质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复杂机制相互作用。例如,LDL-C氧化后激活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可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加剧白细胞浸润;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后,可增强血栓素A2的促凝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杀手”的作用具有个体差异性和动态变化性。例如,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状态更易发生LDL-C氧化,而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后对炎症因子的敏感性更高。因此,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需综合评估多重危险因素,而非单一指标。

除上述物质外,血压波动、血糖异常、吸烟等危险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应定期进行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等检测,结合症状及时就医。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戒烟、限盐、运动)及必要时使用他汀类、抗血小板药物等综合管理,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