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哪个好
2020-05-11 14622次
病情描述:
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哪个好
提示:线上咨询不能代替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答咨询实录
为你推荐
-
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的区别有哪些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是两种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但它们的机制与胃肠道反应存在差异。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1,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这种抑制是不可逆的,停药后需等待新血小板生成(约5-7天)才能恢复功能,在急性出血或围手术期成为显著风险。而吲哚布芬片则通过可逆性竞争抑制环氧化酶-1,阻断血栓素A2的合成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但是对于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停药后24小时内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这种特性使引朵吲哚布芬片在需要快速逆转抗栓效果的场景中,如急诊手术、急性出血等,成为更不错的选择。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副作用源于其对胃黏膜保护性前列环素的同步抑制,导致胃黏膜屏障脆弱化,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这也是为什么临床使用阿司匹林时常常同时服用洛赛克奥美拉唑镁肠溶片等质子泵抑制剂保护胃黏膜。而吲哚布芬片对胃肠道黏膜损伤较小风险显著低于阿司匹林,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高出血风险人群。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02:17 -
阿司匹林和引朵吲哚布芬片疗效一样吗阿司匹林和吲哚布芬片疗效不太一样,具体的疗效因人而异。阿司匹林大家太熟悉了,它最早是退烧止痛药,但现在临床上主要用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来抗血栓。它的原理很简单——通过抑制血小板里的环氧化酶,让血小板无法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但阿司匹林的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就是停药后,血小板功能要等5-7天才能恢复。对于一些急需手术的患者,术前停药会比较麻烦,停药5-7天,期间血栓风险增加,不停药术中出血风险较大。阿司匹林还容易引发胃痛、胃溃疡,可以遵医嘱服用洛赛克奥美拉唑镁肠溶片保护胃黏膜。而引朵吲哚布芬片作为新一代抗血小板药,它的作用和阿司匹林类似,但不完全相同——它通过选择性、可逆性抑制环氧合酶-1,减少血栓素A2生成,从而阻断血小板活化与聚集。它的优势在于可逆性:停药后24小时内,血小板功能就能恢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对于一些急需手术的患者,术前停药,不管是停药期间血栓发生的风险还是术中出血的风险都更低。另外,吲哚布芬片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小。吲哚布芬片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很多,尤其适合高龄、有消化道疾病史或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02:29 -
芬布芬片的禁忌芬布芬片的禁忌主要包括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后诱发哮喘、荨麻疹或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本品。同时本品禁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围手术期疼痛的治疗。此外,有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发生胃肠道出血或穿孔病史的患者、有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或者既往曾复发溃疡出血的患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消化性溃疡、严重肝肾功能损害、阿司匹林引起哮喘者也应禁用本品。本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胃痛、胃烧灼感、恶心,少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胃溃疡、出血、甚至穿孔。语音时长 01:16”
-
芬布芬片的疗效芬布芬片属于一种非甾体抗炎药物,抗炎镇痛的作用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在用于一些类风湿关节炎,还有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另外,还可以用于牙痛,手术后疼痛以及外伤性疼痛的治疗,具体的使用的话要咨询医师。药物主要的一些副作用就是可能会引起一些胃肠道的反应,比如可能会出现胃痛,恶心,胃烧灼感,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胃溃疡,出血。另外,还可能会出现头晕,皮疹以及影响血液系统出现白细胞数的轻度下降。所以,如果是有消化性溃疡以及对药物过敏的患者,或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是要禁止使用药物的。语音时长 01:14”
-
吲哚布芬片的功效与作用几年前,我被诊断为患有心血管疾病,时常感到胸闷、心悸和气短。为了控制病情,我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直到医生为我推荐了吲哚布芬片,我应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惊喜的发现,竟然有这种神奇的功效和作用,现在我要将其分享给大家:吲哚布芬片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引起的缺血性心血管病
-
吲哚布芬片和阿司匹林的区别?药物差异解析🍀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均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用于预防血栓性疾病,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明确两者的区别,对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吲哚布芬片和阿司匹林的区别通常有哪些?🌺作用机制差异:阿司匹林通常可以不可逆抑制血小
-
吲哚布芬片与阿司匹林同服吲哚布芬片不能和阿司匹林或者其他抗凝血药同时服用。
-
吲哚布芬片是激素类药物吗不是激素类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