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人腋下37度怎么办
病情描述:
大人腋下37度怎么办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大人腋下体温在37度是正常体温,可以不用处理。腋下体温正常值是36~37度,37.3度以上属于发烧。有的人可能基础体温偏低,要结合患者的自身症状来综合分析。若出现有畏寒,乏力,全身酸痛等不适。可能是处于体温上升期,此时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注意监测体温。
意见建议:
患者如果体温超过37.3度以上,结合病情考虑要给予降温治疗。在38.5度以下一般会选择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拭额头,手心,脚心,腋窝等处。若体温在38.5度以上,可以给予药物来控制体温,比如布洛芬混悬液口服。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为你推荐
-
大人腋下37.3度算发烧吗成人腋下体温37.3℃属于低热范围。人正常腋下体温在36-37℃之间,如果体温≥37.3℃则为发热,根据发热度数可以分为低热、中热、高热。低热指体温37.3-38℃之间,常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除发热外,患者还可能存在头痛、乏力、咽喉肿痛等症状,多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低热还可以见于特殊疾病,长期低热需进一步排除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所以,若低热患者长时间不退热,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01:33 -
女性体温37度正常吗女性体温在37℃是属于正常的体温。如果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体温可能还会要升高,一般也不会超过正常值,而且这种体温持续的时间不会很长,大约2-3天。女性体温有点偏高,连续通过三天的监测仍然有升高,就要考虑是由于疾病所引起的,就需要去医院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明确发烧的原因。如果是体温偏高是在三天以内,可能是由于排卵期体温偏高所引起的,是属于生理性的,不需要处理。
01:16 -
大人腋下37度怎么办大人如果检测体温为37度,首先要看是否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如果有鼻塞,流涕,咽干,咽痛,咽痒,考虑上呼吸道的感染,可以给予感冒灵颗粒等对症治疗。如果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现象。不排除有胃肠道的感染,可以给予抑制腹泻,恶心的药物来对症治疗。部分人可能没有任何的症状,因为人的体温也会出现有生理性的体温增高。如果是女性在妊娠期或者月经前可能会相对的升高。如果在过度的劳累后,情绪激动后,或者在高温的环境中,体温也可能会相对的升高。白天上午的体温可能会相对较低,下午的体温可能会有所升高。所以要结合整体的情况,来具体的分析判断。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20”
-
大人腋下37度算发烧吗这样是不算发烧的。正常的成人腋窝的体温是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临床上根据发烧的程度将发烧分为四种类型:第一,低烧,患者的体温在37.3摄氏度到38.1摄氏度时为低烧的。第二,中等度发烧,患者体温在38.2摄氏度到39.1摄氏度。第三,高烧,患者的体温在39.2到41摄氏度。第四,超高热,患者的体温持续超过41摄氏度为高热。我们应该要知道人体的温度时有所波动的,在经历剧烈的运动之后我们的体温是会升高的。另外大人腋下37度时不算发烧的,没到38.5摄氏度都是不需要太过于担心的。平时我们可以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禁辛辣,多到户外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语音时长 1:41”
-
大人腋下37度算低烧吗病情分析:大人腋下体温37度,不算是低烧,腋下体温正常温度是36到37.2度之间,体温超过37.3度属于发烧,一般腋下体温37.3~38度是属于低烧。意见建议:患者出现低烧时,要查明发烧的原因,是感染性因素还是非感染性因素,结合病因积极的治疗。一般低烧不会选择口服退烧药物,主要是以物理降温为主,用温水擦拭手心,脚心,额头,腋窝等处,也可以用退热贴来治疗。同时嘱患者多饮水,多注意休息,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
大人腋下37度算发烧吗成人腋下37度,这个是一个正常体温,一般来讲,超过37.5℃属于发热,如果是高于37.5℃,而没有达到38℃,这个主要考虑低热,如果是超过38℃没有达到39℃,这个主要考虑高热。如果是超过39℃,甚至是达到40℃以上,这个主要考虑超高热。
-
大人腋下37度算发烧吗大人指成人,发烧临床称为发热,37度是指37.0℃,成人腋下37.0℃一般不算发热。成人用温度计进行腋下测量时,体温37.0℃不属于发热,但体温一旦超过37.0℃则算发热。正常成年人用水银温度计,在腋下进行体温测量时,标准的体温值应该在36.0-37.0℃,因此在此区间之内测得的体温数值,都属于正常
-
大人腋下37度3算低烧吗大人腋下37.3摄氏度是否为低烧,要看测量体温的部位,如果测量的部位是腋窝或口腔,那么,37.3摄氏度属于低烧;但如果测量的是直肠,37.3摄氏度为正常温度。我们平时如出现长期低烧,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治疗期间,患者应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