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病理性黄疸吃什么药
病情描述:
病理性黄疸吃什么药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黄疸是小儿出生以后比较常见的疾病,如果是属于病理性黄疸可以服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同时可以配合服用益生菌,调节胃肠道菌群,也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或者是白蛋白进行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选择换血疗法。
意见建议:
小儿黄疸在发病期间一定要多注意保暖,避免着凉,也要保持身体卫生,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护理作用。
为你推荐
-
病理性黄疸如何治疗病理性黄疸,我一般主张就是光疗,我们就是把孩子暴露在蓝光,我们有专业的蓝光灯,通过光疗照射,达到一个退黄作用,蓝光照射是目前最安全,最有效的一个退黄的办法,副作用很小,光疗它就是把孩子放在蓝光箱里面,保护孩子的一个眼睛,戴上眼罩,保护生殖器,然后在蓝光的照射下,出现逐渐的使皮肤内的胆红素,异构化,然后通过随着大小便的排泄,增加这个退黄,但是蓝光照射,我们一般采用时间间断的蓝光照射,每次照六到八小时,然后休息四五个小时到六个小时,然后再接着照,这个效果非常好,蓝光照射它就是基本上,是很安全的一个,没有创伤的一个办法,但是蓝光照射,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它常见的副作用,一个就是皮疹,有时候会因为蓝光照射,会引起一些脱水热,再是在临床上进行及时处理,能很快的消退,所以我们还是提倡,对病理性黄疸的治疗,还是提倡用蓝光照射的方法
01:33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特点首先要区别,黄疸出现早,也就是在48小时内出现黄疸。其次,胆红素的正常值,一般要根据总胆红素,像足月儿不超过12.9,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但早产儿不超过15毫克每分升,这个是不科学的。因为有的孩子超过10毫克,他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还有直接胆红素不超过两毫克每分升。还有黄疸的持续时间,如果足月儿超过两周,早产儿超过20天,这也是病理黄疸的表现。黄疸退而复现,也就是说这个孩子黄疸退了以后,他又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就叫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的原因也挺多,所以要除外感染、溶血等等。
01:15 -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新生儿起黄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应该注意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1、应该在一般情况来区分,生理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有可能一般情况比较差。2、是黄疸的持续时间,黄疸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最长可以延迟到四周,但是病理性黄疸可以超过两周,可以持续超过四周。3、黄疸持续的时间,生理性黄疸足育儿在两到三天出现,早产儿在三到五天出现,而病理性黄疸在出生以后24小时内出现。4、黄疸的范围,生理性黄疸足育儿血清胆红素是小于221,但是大于221就属于病理性,早产儿小于257微摩尔每升属于生理性,如果大于这个数值就属于病理性黄疸。如果孩子的黄疸退而复现也属于病理状态,当孩子的血清结合胆红素大于34微摩尔每升时也属于病理性黄疸,所以临床上应该注意区分。语音时长 1:53”
-
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是良好的,孕儿在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黄疸,四到五天达到高峰,五到七天后会自然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两周。每日的血浆黄疸素升高,小于五毫升,血浆胆红素12.9毫克每分。除此之外,一般都属于是病理性黄疸,如果宝宝黄疸已有十五天仍未消退,可能会是病理性黄疸应及早的治疗。可以用茵栀黄口服液,每次三分之一,一日三次,温热水服还可以加一些糖,然后观察宝宝的黄疸消退的情况。语音时长 1:26”
-
怎么区分病理性黄疸和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需要较多的红细胞从羊水中摄取氧气,当娩出母体后多余的红细胞就会自身分解破坏,产生大量的胆红素,超过肝脏的摄取能力,就几积在皮肤粘膜上,形成黄疸。多在出生后两到三天出现,症状一般较轻,可服用茵栀黄和益生菌进行扎泄。病理性黄疸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发生溶血,起病一般较急,黄疸程度较深甚至巩膜都会出现黄染,可通过换血疗法进行治疗。
-
什么是病理性黄疸症状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由于自身胆红素代谢的某个环节出现异常,使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可通过黄疸出现时间诊断是否为病理性黄疸。通常足月的孩子是2-3天,这种孩子可能是24小时就出现黄疸,黄疸程度不同于生理性黄疸。
-
病理性黄疸吃什么药病理性黄疸患者一般可以吃茵栀黄颗粒、黄疸茵陈颗粒、苯巴比妥片、苦栀颗粒、金钱草颗粒等药。1、茵栀黄颗粒:是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黄芩提取物、金银花提取物等组成的,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可用于急、慢性肝炎引起的黄疸、胸胁胀痛、恶心呕吐、小便黄赤等症状的治疗。2、黄疸茵陈颗粒:由茵陈、黄芩、
-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如何辨别一,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是由婴儿的肝脏功能不成熟而造成的,随着新生儿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加强黄疸会自然消退,生理性的黄疸,家长一般不需要额外的护理,孩子黄疸期间可以适量多喂温开水或葡萄糖水利尿。二,病理性黄疸,严重的病理性黄疸通常称核黄疸,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导致儿童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甚至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