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儿发烧怎么按摩手法
病情描述:
小儿发烧怎么按摩手法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孩子发烧可以按摩孩子的前臂,比如清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手法是以推法为主,以食指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操作时用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推一百到两百次,操作时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概在每分钟两百到三百次,推的方向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意见建议:
为你推荐
-
小儿积食怎么按摩确实我们在中医的角度,还有西医解剖结构的角度,是可以行得通的。我们一般可以选择顺时针按压腹部,采取轻揉的手法进行治疗。当然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手法轻揉,而且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要由于处理不当引起孩子的不适,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对孩子会产生其他的副作用。会产生的副作用包括引起孩子由于按压过于疼痛,孩子出现哭闹的情况,或者孩子在抵抗的过程中,引起一些其他的损伤。
01:09 -
三叉神经痛按摩手法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的、剧烈的、刀割样、针刺样,火烧样的剧烈疼痛,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疼痛的时候病人非常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那么三叉神经发作时,除了口服药物以外,还有没有一些有效的按摩手法呢。第一,双手按摩自己的太阳穴,轻柔的按摩,每次按摩一个疗程是一百次,一直到皮肤发胀为止。第二,可以按摩风池穴,风池穴是在枕骨下正中的位置,按摩风池穴一百次。第三,可以按摩耳前凹槽处,耳垂前的凹槽处叫下关穴按摩一百次。第四,穴位叫翳风穴,是在耳垂后方,耳垂后方也是按摩一百次,轻柔的按摩,一直按摩到皮肤发胀为主。这几种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的缓解三叉神经痛,减少三叉神经痛痛发作的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起到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01:54 -
小儿发烧怎么按摩手法小儿发烧的时候,应用推拿的手法治疗,在中医的方式上是可行的。因为推拿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性的对孩子的穴位进行按摩,这样才能起到治疗的作用。推拿治疗小儿发烧,最好是孩子的病情较为轻微的时候才使用,因为这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是比较缓慢的。第一,开天门。自两眉中间向前发际成一条直线,操作是两拇指由眉心向额上至发际交替直推,约十五到二十次,主治是外感发烧头痛。第二,推坎宫。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直线,操作是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分推,约十五到二十次,主治外感发烧、头痛、目赤痛。第三,揉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操作就是以右手中指揉大椎穴约十五到二十次。语音时长 1:26”
-
小儿退烧按摩手法首先需要明确,发烧是每个孩子都有过的经历。发烧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很多的疾病都可以引起发烧的症状,但是退烧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出现发烧的时候一般都需要及时的对症退烧处理。如果体温超过38.5℃,可以吃退烧药,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等。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包括多喝水、温水擦身、贴退烧贴等。物理降温当中也有一种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法就是推拿按摩的手法,推拿按摩对于退烧或者改善消化、治疗咳嗽感冒等都会有一定的帮助。一般非常常用的方法就是清天河水,主要的就是从手腕的横纹推到手肘的横纹上,这条线主要是在心包经上,逆心包经具有清火退烧的作用,这种退烧方法是有清热的作用,但是一般不伤阴,也是比较常用的手法,一般不超过38.5℃的时候是可以使用的,超过38.5℃的时候最好尽快的进行口服药物退烧。语音时长 1:43”
-
小儿退烧按摩手法备一小碟凉水。先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胳膊A点推擦到B点,按照这个方向推200次,在中医按摩里这叫推三关,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胳膊C点推擦到D点。按照这个方向推200次,这叫推六腑。用食指和中指从孩子胳膊1点推擦到2点,按照这个方向推10次,叫清天河水。
-
针对小儿发烧的按摩手法有哪些小孩发热按摩,首先要找到小儿的肺经。很大部分发烧的原因是肺热,所以要清肺经。宝宝无名指指尖到指根方向,用大拇指指侧推200下,如果有必要也可以推一下肝经,肝经位于小儿食指指尖到只跟方向,也是200下,方法和推肺经一样。然后是推天河水。发烧38度5,无其它明显症状,需要整整推两个小时,直到宝宝出汗退烧。如果宝宝症状轻,可以其他都不推,只推天河水,食指中指并拢,方向是手掌根到手肘关节内侧。
-
小儿止咳推拿按摩手法小儿止咳的推拿按摩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穴位,以调整气血、舒缓咳嗽。这种方法在中医儿科中被广泛应用,对于缓解小儿咳嗽有显著效果。以下是对小儿止咳推拿按摩手法的详细解释:1、开天门:以双手拇指指腹,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至发际
-
小儿止咳推拿按摩手法首先需要明确小儿推拿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中医治疗手段,效果还是不错的,也比较容易被家长或者患儿所接受,可以开天门以拇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用力,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约为200-300次每分钟,可以推50-100次左右,开天门主要就是有止咳的作用。另外,可以推坎宫,坎宫位于自眉心至眉梢成一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