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何识别破伤风
病情描述:
如何识别破伤风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当发生外伤的时候,尤其是伤口非常深,而且伤口内有一些异物,比如泥土,金属锈铁等,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有可能感染到破伤风杆菌。
意见建议:
应该及时的去医院的急诊科就诊,进行伤口的清创处理,并且给予青霉素类药物和抗厌氧菌的药物。并且在24小时之内规范的注射破伤风血清抗毒素。
为你推荐
-
破伤风针管多久临床上预防破伤风感染选择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即为注射破伤风疫苗,但注射破伤风疫苗普及率比较低,所以多数采用被动免疫。被动免疫较常用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抗毒素需要进行事先皮试,皮试阴性后选择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常规注射3~7天多可起到免疫作用,所以在这个时间内再次受伤可以不必重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而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保护作用可能会持续到1月左右,在这个期间再次受伤,身体内依然会有相应的抗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还是人免疫球蛋白,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伤情而定,接诊医生会详细解释和告知。
01:28 -
感染破伤风的伤口颜色破伤风伤口常见的是伤口皮肤周围红肿,而且都会流脓,就是会有感染、流脓,再就是伤口会疼痛,一碰就疼或不碰时也会很疼。破伤风一般见于被污染的东西刺破皮肤后,导致皮肤伤口比较深,污染比较重,导致破伤风杆菌或破伤风梭菌的感染,感染后会导致伤口的红肿、化脓、疼痛的症状,所以常见的颜色就是红肿,其实伤口没有非常特异性的表现。处理伤口除清创外,要打破伤风疫苗、破伤风抗毒素血清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如果伤口感染比较深,一般应该到常规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伤口情况,建议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01:57 -
如何识别破伤风对于破伤风的患者来说,其首发的临床症状是出现咀嚼肌的痉挛,而表现为患者张口困难以及出现患者苦笑面容,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全身肌肉的僵硬。这种情况下,患者多考虑之前有被生锈的铁器刮伤,或者是被铁钉扎伤的病史,而且患者的开口较小,伤口过深。这种环境下,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定植,而进一步致使破伤风梭菌分泌外毒素之后,引起患者破伤风的症状发作。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及时的就诊正规医疗机构的感染科,进一步的接受隔离,并且考虑大量的使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静脉输注。另外,适量的使用一些镇静、解痉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考虑予以气管插管,避免患者进一步出现窒息的可能性。另外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还要注意多休息,避免水声以及嘈杂声的刺激。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药品使用请结合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语音时长 01:17”
-
破伤风如何确诊破伤风是需要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来确诊的,因为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很典型,比如说,患者会出现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局部肌肉发紧、角弓反张、反射亢进、苦笑面容、张口困难等,甚至有的患者会出现骨折以及排尿困难,这时候再结合患者的外伤病史,便能够确定患者得了破伤风。破伤风一经诊断明确,建议患者尽早的进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所使用的种类、剂量和频次,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用,在此期间,要维持好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清创处理,而且,患者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者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中和游离的毒素,要让患者在安静的状态之下接受治疗,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语音时长 01:13”
-
如何预防破伤风病情分析:在临床上主要是通过打破伤风针的方式来预防破伤风,效果比较明显,患者们要尽量在受伤的24小时内进行治疗,破伤风是存在着一定的潜伏期的,有些病人的潜伏期在几天到几周左右,而有的病人在几个月或者几年。意见建议:建议想通过打破伤风针来进行预防的患者们,一定要先处理好伤口,将伤口彻底的清创消毒,然后一日三餐规律,尽量不要吃一些油腻或者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
破伤风如何引起病情分析:破伤风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受伤的伤口严重污染,出现破伤风梭菌生长和繁殖的情况所引起的,多数的患者们过了潜伏期之后,会出现一些苦笑面容,角弓反张,肌肉僵直痉挛等临床症状。意见建议:建议患者们可以通过在受伤的24小时内打破伤风针来预防破伤风这种疾病的发生,积极有效的降低发病率,同时一定要补充营养,尽量不要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
如何识别破伤风破伤风的发病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个就是需要有破损的皮肤或者伤口,另一个就是感染了破伤风杆菌;并且破伤风发病之后有一个典型的症状,就是肌肉持续性的收缩。如果患者在发生外伤之后,一周左右的时间出现了肌肉持续性的收缩现象,具体可表现为张口受限、颈项强直、四肢扭曲等,就需要高度的怀疑是出现了破伤风。如果行细
-
如何注射破伤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前要做皮试,皮试阴性的情况下,在三角肌或臀大肌内注射,皮试阳性的可以用脱敏注射法注射或在臀大肌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破伤风后一周内要注意休息,不能吃辛辣刺激食物,不能喝酒吸烟,也不能做剧烈的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及时换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