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早产儿要怎么护理
病情描述:
早产儿要怎么护理
答医生回答
病情分析:
早产儿在护理时要注意喂养方式,喂养时最好采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宝宝成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其次还要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喂养。护理时要注意清洁,经常打扫孩子的房间,按时通风换气,防止细菌感染。还要注意保暖,保证室内温度保持25°左右。
意见建议:
建议家长在护理前用肥皂洗洗手,避免孩子交叉感染。避免孩子过早洗澡,以免引起肺部感染。同时家长要按照医生的意见,到医院给孩子定期做检查。
为你推荐
-
适合早产儿喝的奶粉早产儿宝宝,我们一般建议尽量用母乳来喂养,然后再加一些母乳强化剂或者母乳添加剂,用母乳喂养这是最提倡的。当然有些妈妈她可能母乳量不够,这个时候就需要奶粉来喂养。绝大部分的早产儿,我们还是建议,在出院的早期这个阶段,还是用早产儿奶粉来进行喂养,然后他在追赶生长过程当中,逐渐的达到了,同胎龄的小朋友的出生体重,或者是已经追赶上来之后,我们可以给他改成普通的新生儿或者是婴幼儿的配方奶,来进行治疗。另外有一些早产儿,可能会出现一些,严重的一些问题,比方说对普通奶粉的蛋白不耐受,或者是有些是乳糖不耐受。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选择添加乳糖酶,或者是选择一些没有乳糖的奶粉,来进行喂养。或者是对哪种蛋白不耐受,蛋白过敏的这种小朋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水解蛋白奶粉,或者是氨基酸奶粉,来进行喂养。
01:27 -
早产儿出院标准早产儿的出院标准:第一,就是他的出生体重,体重一般我们要达到两公斤以上,胎龄大概要超过34周。第二个就是他的一般情况比较稳定,他的体温比较稳定。第二,他在温箱以外,他的体温没有一个明显的波动。第三,就是他吃奶的量也比较好,每天体重的增长量也比较稳定,没有明显呕奶。第四,比较重要的就是他没有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比方他不需要吸氧,也没有严重的感染,我们的实验室检查也基本上都正常了。像这种情况下,早产儿就可以出院。当然如果要是早产儿没有达到出院标准,家长尽量还是不要提前让早产宝宝出院,这样的话有可能会给他带来生命的一个危险。
01:09 -
早产儿怎么护理一,做好卫生消毒,给早产儿喂奶,换尿布前应该洗手,做到卫生无污染,其用具更要天天消毒,还要天天给宝宝洗澡,以及及时更换了衣服。二,创造适应的中性环境,因为早产儿不能稳定地维持正常的体温,所以在出生后,要特别注意保暖,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到28度,相对湿度55到65,空气新鲜,孩子的体重越轻,作为环境要求越高。妈妈每天要给孩子量体温,让孩子保持在36度五到37度之间。使其四肢末梢湿润,因为早产所用的尿布、衣服、裹的被子要相应的加热。语音时长 1:09”
-
早产儿该怎么护理早产儿一般是指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这个时候护理必须得到,这个时候一般需要早产儿维持在室温24-26度,这个环境会比较好,空气中相对湿度一般是在55%-65%位比较好。再在有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差,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早产儿,如果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如果有异常情况是需要根据情况来对症调理。再有一般早产儿呼吸会出现呼吸窘迫或者紫绀,这个时候一定观察,如果有紫绀情况一定立即给氧,再有早产儿的护理必须得当。一般产后四小时可以先喂糖水,防止血糖脱水的发生,再有早产儿的吸吮和吞咽功能,如果良好,可以直接哺乳,如果吸吮能力不好,一般是可以少量间歇喂乳,所以早产儿护理必须得当。语音时长 01:15”
-
早产儿怎么护理病情分析:早产儿出生后应该先安静4小时头偏向一侧,使口内粘液向外流。早产儿在脐带脱落,创口愈合后才能沐浴,在不沐浴时,上半身在暖箱内进行擦澡护理,包裹上半身后再抱出清洗臀部。意见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可以开始喂糖水,未出现呕吐者6~8小时以后可以喂奶。
-
早产儿怎样护理病情分析:早产儿护理一定要注意保暖,因为体质较弱所以宝宝需要25°-26°的室温,同时也要保证合适的湿度,可以在室内放加湿器或者放一盆水。由于宝宝的免疫力较差,所以要预防感染,注意清理宝宝的排泄物,同时保证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意见建议:喂养早产儿时建议使用母乳,如果没有或者母乳不足可以使用早产儿奶粉,同时建议不要让宝宝接触到过多的人群,避免感染,注意经常给宝宝测量体温,多观察宝宝情况。
-
早产儿怎么护理?早产儿在活产婴儿中的发生率约为5.6%,美国为7.1%~17.9%。我国报道的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有所提高,但其日后的生存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较正常足月儿差。因此,要关注早产儿的发育,以及相关的护理问题。保暖工作:从早产儿出生前就应准备好。要求
-
早产儿怎么护理早产儿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体重小于2千克或者是体温比较低的婴儿,最好是放在保温箱中,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采取其他保温措施,比如说用热水袋,但是要注意,千万不可以烫伤婴儿的皮肤。早产儿的吮吸能力比较差,可以将母乳挤出来给婴儿喝,或者采取人工喂养的方式,并且要多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是否出现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