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明显的体重减轻比正常平均体重减轻15%以上,或者克托莱体质量指数为17.5或更低,或在青春前期不能达到所期望的躯体增长标准,并有发育延迟或停止。二是自己故意造成体重减轻,至少有下列1项:①回避“导致发胖的食物”;②自我诱发呕吐;③自我引发排便;④过度运动;⑤服用厌食剂或利尿剂等。三是常可有病理性怕胖:异乎寻常地害怕发胖,给自己制订一个过低的体重界限。四是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性兴趣丧失或性功能低下。五是症状至少已3个月。六是可有间歇发作的暴饮暴食。
判断神经性厌食症的依据有哪些?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症状神经性厌食症一般表现在2个方面:①心理和行为障碍,主要包括追求病理性苗条和多种认知歪曲症状。存在对自身体像认知歪曲,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和体重,尽管与多数人一样,甚至非常消瘦,仍坚持认为自己非常肥胖。患者对自身胃肠刺激、躯体感受的认知也表现出异常,否认饥饿,否认疲劳感;对自身的情绪状态如愤怒和压抑亦缺乏正确的认识。为控制体重、保持苗条的体形而开始节食或减肥。限制进食,为限制每日热量,通常吃得很少;还有进食后抠吐或呕吐,进行过度体育锻炼,滥用泻药、减肥药等。②生理障碍,常见症状有畏寒,便秘、胃胀、恶心、呕吐、嗳气等胃肠道症状,疲乏无力,眩晕、晕厥,心慌、心悸、气短、胸痛、头昏眼花、停经、性欲减低、不孕、睡眠质量下降、早醒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去医院早治疗。
02:09 -
厌食症能治好吗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是能够治愈的疾病,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树立信心,正确的看待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厌食症跟精神因素密切相关,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时期,女性最为多见,其治疗比较复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是因为过分节食,导致身体营养不良,需要先去消化科进行营养支持,补充氨基酸、维生素等。如果是合并抑郁、情绪焦虑,需要持续、系统的治疗,常见的治疗方式有:1、药物治疗:使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也可以联合三精葡萄树酸锌口服溶液,治疗缺锌引起的厌食症,2、心理治疗:通过行为训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家庭成员要多沟通,对患者进行教育、支持、鼓励。3、普通治疗:每天规律饮食,加强营养,增强体重。随着治疗的推进、病情的改善,应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通常情况下厌食症的治疗,见效需在3个月以上。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的用药知识,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
01:51 -
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这种情况发生的病因比较复杂。对这种情况,考虑是跟性格有关系,再就是追求完美主义。还有就是具有一些自尊心强,自我中心。另外容易幻想这样的人群容易得这种神经性厌食。临床资料证实,人际关系紧张,学习生活遭受挫折,压力大新环境适应不良有可能会出现神经性厌食。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的阐明。考虑跟遗传因素以及外界环境跟个人的心理行为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表现上,患者通常会进食非常少,另外出现进食后呕吐,再就是进行过度的体育锻炼,滥用一些泻药减肥药。同时患者伴有抑郁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容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者缺乏,甚至可能会有强迫症。另外有可能会有生理障碍,患者常见的症状有便秘,胃胀,恶心等对于症情况的治疗,一般情况都是要加强营养,再就是注重精神心理治疗。语音时长 1:41”
-
神经性厌食症概念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病人自己有意的严格限制进食,使体重下降到明显低于正常标准,或者是严重的营养不良,此时仍然恐惧发胖,或者是拒绝正常进食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进食障碍。语音时长 0:59”
-
神经性厌食症什么表现患者严格控制进食,对食物和能量的摄入不能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需求,造成体重明显低于正常。即使体重很低还是担心害怕变胖。对自己的体重缺乏正确的认识,过于偏激。因为担心变胖会滥用药物,过度运动,或者催吐的行为。
-
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是什么神经性厌食是一种进食障碍,是属于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的范畴。是个体通过节食的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伴有抑郁心境,情绪不稳定,社交退缩,易激惹,失眠,性兴趣减退或缺乏,强迫症。进食甚少,腹部不适,长期便秘,闭经。
-
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区别?神经性厌食症与神经性贪食症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失调疾病。简而言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极度害怕体重增加,严格控制饮食,导致体重过低;而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则无法控制地暴食,随后常伴随自我诱吐或使用泻药等行为以控制体重。1、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患
-
导致神经性厌食症的原因有哪些内分泌及精神病学家分析认为,此病为遗传、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社会文化因素,流行病学的特征提示,社会文化因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在二十世纪中叶,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神经性厌食症的流行,多为青年女性,多见于发达国家和中、上层人群,多见于某些特殊行业如,芭蕾舞演员、模特。这是由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