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水肿常常突然发作,所以患者和家属,一定不要惊慌,要第一时间赶至正规医院的急诊科,或呼吸内科,针对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病因治疗这三方面。首先第一要患者清理气道分泌物,通畅气道,及时地吸氧,纠正患者的身体低血氧的状态;第二要让患者保持坐位,或者是斜坡卧位,使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第三要及时地开通静脉通路,可以应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也可以必要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肺水肿的症状。还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胸部X光片、心电图或胸部CT等检查,查找病因进行下一步的规范治疗。
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处理
医生主讲实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
如何处理急性肺水肿急性肺水肿的典型症状,是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位呼吸、面色苍白,口唇及指甲床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咳大量白色和粉红色泡沫样痰。在接诊这样的患者时,一定要争分夺秒地及时救治,首先要帮助患者通畅气道,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防止窒息,及时有效地吸氧,改善低血氧的状况。二在治疗的同时,要让患者保持一个坐位,或者是斜坡卧位,使双下肢下垂,有效地减少回心血量。第三还要同时开通静脉通路,积极有效地应用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减轻肺水肿的症状,还要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血氧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根据症状,应用强心、平喘、扩血管,甚至于升压的药物,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有效的治疗。
01:41 -
肺水肿处理方法我们临床上看到肺水肿的病人,往往是极度的呼吸困难,端坐位呼吸、发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这是典型的肺水肿临床症状。我们第一时间要展开救治,首先保持患者的一个端坐位,或者是斜坡卧位,使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及时地通畅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及时给予吸氧,纠正身体低血氧的一个状态,还要及早地开通静脉通路,用上利尿剂、减少血容量,可以用上糖皮质激素,减轻肺水肿的症状。再根据患者血压、血氧、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指标,应用强心、平喘、扩血管、升压等治疗。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病因的查找上,行血常规、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胸部X光片或胸部CT等检查,在针对病因上,进行下一步科学规范有效的治疗。
01:42 -
发生急性肺水肿的处理发生急性肺水肿治疗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支持性的措施,另外一个是针对病因的治疗措施,支持性的措施主要包括氧疗,机械通气,限制输液的入量,应用快速的利尿剂,给予心脏血管的支持,如果存在感染应该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如果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机械通气还应该补充营养。针对病因的治疗,比如对神经源性的肺水肿可以考虑降低颅压的措施;有机磷中毒引起的肺水肿需要及时的洗胃以及应用阿托平等药物治疗,对高原性的肺水肿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纳洛酮,待病情稳定以后转移到低海拔地区继续治疗等相应的措施。语音时长 01:11”
-
急性肺水肿的处理急性肺水肿是因为各种急性的原因或者急性的疾病引起的肺血管内的液体快速的渗出到肺泡与肺间质,产生的肺部的病变。急性肺水肿的病人可以出现咳嗽,阵发性的咳嗽,伴有咳大量白色或者粉红色的泡沫痰,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端坐呼吸,呼吸困难,发绀,呼吸衰竭等等。急性肺水肿的病人的处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积极的给予吸氧以及镇静的治疗。第二,限制水钠的摄入。第三,保持患者头高脚低的坐位。第四,给予强心利尿的药物的治疗,包括呋塞米,螺内酯,去乙酰毛花苷等药物的使用。第五,严重的病人需要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治疗等等。语音时长 01:34”
-
急性肺水肿怎么处理病情分析:患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后,首先应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尽快使用利尿、平喘、扩血管、升压以及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意见建议:建议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肺循环阻力,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药物的基础上,上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等监测,观察病情变化。
-
输液中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如何处理病情分析:输液速度过快,本身有心肺功能不良,有可能就会造成急性的肺水肿、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听诊会有湿啰音。意见建议:一定要停止输液,采取端坐两腿下垂的位置,用高流量吸氧,根据医嘱用扩张血管药物平喘剂和强心剂,做好心理护理以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
急性肺水肿大多数急性肺水肿都是由于吃的特别撑、情绪波动比较大、还有过度的劳累、急性感染引起的。肺水肿是由肺部血管和组织之间的液体交换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水含量的增加。肺水肿临床常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心肌梗塞和高血压等。其他如吸入性有毒气体和休克可导致肺水肿。在3000米以上的高原,过度运动或劳动等诱发因素,它还可引
-
急性肺水肿图片急性肺水肿,需要及时通过纠正缺氧、药物治疗、消除诱因等方式进行改善。急性肺水肿主要是因为肺部血管内压力增高,导致血液渗漏到肺泡或者肺间质中,影响肺部正常功能所引起的缺氧状态,主要与心脏疾病、药物因素、低蛋白血症等原因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