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传播途径和预防

00:00
1:47

医生主讲实录

hbv的传播可归为四种途径:经过血和血制品传播、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在高流行区,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母婴传播或在幼儿期的儿童间传播。乙型肝炎低度的流行地区以及成年人的人群中,性传播和使用被污染的针头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乙型肝炎病毒不会通过受污染的食品和水传播,通常不会在工作场所通过一般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为30到180天不等,平均75天,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外可存活至少七天,在此期间如果一定量的病毒进入未接种乙肝疫苗的身体依然可以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包括大力推广安全注射,对牙科器械内镜等医疗器具进行严格消毒,防治医源性传播。服务业行业中的理发,刮脸,修脚,穿刺及纹身等用具严格消毒,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如果性伴侣为抗原阳性的患者,应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加强管理,性交时使用安全套。对抗原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并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新生儿暴露机会。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