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肾炎肌酐

00:00
1:49

医生主讲实录

高血压性肾炎肌酐是指高血压性肾损害,肌酐升高。高血压肾损害主要侵犯的是肾小球的前小动脉,导致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及弓状动脉壁基内膜增厚,如此造成了动脉管腔狭窄、肾脏的供血减少,继发缺血性肾实质损害、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

肾小管对缺血较为敏感,临床首先出现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障碍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低渗透压的改变,当肾小球缺血病变发生后,尿常规检查出现轻度的异常,如轻度的蛋白尿、少量红细胞及管型,肾小球功能渐进的受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肌酐升高,并逐渐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于肾损害的同时,常伴有高血压的眼底改变以及心脑的并发症,多发生于高血压患者5~10年以后。本病应该重在预防,积极的治疗高血压是关键。血压一定要控制达标,需要降至140/90mmHg以下才可能预防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发生后,控制高血压仍然是延缓肾损害进展的关键。如果肌酐已经升高了,则按照慢性肾衰竭进行处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为你推荐

健康自测

健康自测大全 健康早知道

专业医学量表 专业医学团队

扫码关注完成健康自测